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密植技术破解增产难题
示范田亩产最高达701.4公斤!甘肃省农业科技团队通过实施密植增产集成技术,破解了长期制约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单产低、成本高”的产业瓶颈。来自省农业科学院、省种子总站、省农技推广总站和25家制种企业的80余位专家代表,日前齐聚武威和张掖制种玉米密植增产试验示范田
示范田亩产最高达701.4公斤!甘肃省农业科技团队通过实施密植增产集成技术,破解了长期制约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单产低、成本高”的产业瓶颈。来自省农业科学院、省种子总站、省农技推广总站和25家制种企业的80余位专家代表,日前齐聚武威和张掖制种玉米密植增产试验示范田
“处暑定年景”,八月下旬,长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秋粮,正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在神池县东湖乡铁炉洼村的农田里,一条条白色滴灌带正悄然改变着“雨天大浇、晴天大晒”的旱地耕作痛点,为玉米高产注入“科技新动能”。这背后,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农业科技和装
走进杜庄乡落阵营村的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两千亩玉米绿浪翻滚,植株行列整齐、间距科学,展现出与传统农田截然不同的现代化种植图景。曾经依赖经验种植、粗放管理的农户,如今在科技企业的助力下,通过以密植为核心的精准农业技术,实现了节水、增产与环保的多重目标。
走进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落阵营村的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两千亩玉米绿浪翻滚,植株行列整齐、间距科学,展现出与传统农田截然不同的现代化种植图景。曾经依赖经验种植、粗放管理的农户,如今在科技企业的助力下,通过以密植为核心的精准农业技术,实现了节水、增产与环保的多重
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玉米种植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逐渐成为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武器。这项技术究竟有何奥秘?又该如何在实际种植中应用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八月的内蒙古通辽,科尔沁草原腹地的玉米田一片生机盎然。在科尔沁区钱家店镇的“四良融合”百万亩吨粮示范区内,株株玉米秆壮穗满,整齐排列的植株间,浅埋滴灌带均匀铺展。8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通辽市人民政府在这片示范田里,联合举办了玉米密植高产
为总结推广近年来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聚焦稳粮保供和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深化创新引领、提升服务效能、履行主责主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征集了种植业技术推广典型案例。自6月10日起,陆续展示推介20个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体系队伍建设、机制方法创新、技术
“玉米地里走,一步三摇头”,这句农谚生动刻画了农民在田间地头纠结玉米种植密度的场景——苗子稀疏了怕浪费土地,挤得太密了又担心棵棵瘦弱。玉米地里,究竟该让玉米苗“摩肩接踵”还是“疏朗有致”?科学数据与田间实践,正为我们揭示答案。
玉米高产难突破?关键在"密度"!3步定制你的黄金种植法。很多老乡种玉米,年年跟风撒种子,结果秆子挤成一团,棒子小得可怜。今天就掰开揉碎告诉你,玉米想高产,密度才是核心!